大豆收储行情面临关键战役
2009-02-152008年12月以后,持续下跌的大连大豆出现了强劲反弹,主力合约0909从最低时的2677元/吨弹升至3610元/吨,两个月的时间里上涨933元,涨幅达到34.8%,成为金融海啸发生以来商品市场的一抹亮色。大豆的反弹之旅还能维持多久呢?
收储及干旱引发反弹
在金融风暴中,中国大豆价格出现跌幅超过50%,豆农及整个大豆产业都受到重创。为保护农民利益,中国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大豆连续收储行动,按3700元/吨的价格,分别于2008年10月20日、12月3日和2009年1月13日开始分三批收储大豆,收储计划总量为600万吨,收储时间延迟至4月底。中国大豆收储数量之大、收储价格之高、收储时间跨度之长都是极为罕见的。中国政府这一规模空前的收储行动,令市场大受鼓舞,大豆价格出现强劲反弹。
中国的大豆收储计划,也打乱了国际大豆下跌的节奏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(CBOT)大豆价格从2008年12月5日的776.2美分/蒲式耳价格拔地而起,连破800、900、1000美分/蒲式耳三个整数大关,直指1060.2美分/蒲式耳,一个多月时间之内暴涨36.6%
就在中国大豆收储的关键时刻,巴西、阿根廷的大豆主产区出现了干旱,令市场对南美大豆产量预期减少,各机构纷纷调低阿根廷和巴西的大豆产量预测。
不过,南美大豆产量尚存在变数,要到收获之后才能确定。
收储题材难以长期维持高价
中国以每吨高于国际市场价格700至900元单方收储行动,已经搅得市场风生水起,但我们必须正视如下三个问题:
其一、数量比例问题。600万吨大豆的收储量对于中国1600万吨的大豆生产量来说,占有37%的比例,的确是大手笔,但是置身于全球23000万吨的大豆生产量来说,则只占到2.6%,是极小的比例。中国大豆早已融入世界贸易体系,且进口量全球第一,高达3700万吨,两倍以上于自身的产量。这一数量关系决定了中国大豆收储托市力量的局限性。
其二、收储的后续问题。中国的大豆收储计划将截止4月底,在完成收储之后,资金已压在货物上,将不会有更多的资金来调控市场。市场需求和资金供应会一下子慢下来,这将造成大豆价格回落。而按照中国实行“顺价销售”的政策要求,收储资金势必难以在短期内回笼,库存压力因此上升。
其三、收储产生的“价格高地”问题。在全球最大的四个大豆生产国中,中国排行第四,而进口大国中中国第一,处于这样一个供需地位的国家单独收储,极易形成“价格高地”,这将吸引全球更多的大豆流向中国,并打破中国大豆市场的供需平衡。2008年11、12月中国的大豆进口量分别达到331.6万吨和330万吨,比此前的10月份213万吨大幅增加,并大大超过了往年的平均水平(历年这两个月的大豆进口量低于250万吨)。中国收储而形成局部高价,有如偃塞而成的悬河,一旦决口,中国大豆进口企业将出现大量套牢盘;届时,中国豆农手中积压的大豆更加难以找到出路。
据有关部门统计,截至1月8日,前两轮收储的大豆为195万吨,占2008年大豆产量的12%强,也就是说受益的只是一少部分。即便600万吨收储计划全部完成,那也不能让豆农全部受益。在金融海啸波及中国的这种大背景下,没有被收储的大多数豆农仍然面临着豆价下跌的巨大风险。
季节性压力不容忽视
消费的季节性:农历春节过后,中国对大豆的消费需求有一个回落的时间,原因之一在于豆油的需求下降,居民经过春节前的集中备料之后,将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满足自己的生活消费;原因之二是对豆粕需求的减少,经过春节的屠宰高峰之后,家禽家畜大幅减少,特别大的家畜减少,使豆粕的消费需求大减。
生产的季节性:2月10日,美国农业部发布大豆预测报告。数据显示,阿根廷大豆减产570万吨、全球大豆减产900万吨。就在这份极度利多报告出笼时,市场反应却非常平淡,CBOT大豆报以8美分的下跌。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将迎来南美大豆陆续上市,这是一年之中继北半球大豆上市之后供应库存最为丰盈的时间。而此前,美国赶在CBOT大豆大幅反弹之际加紧销售大豆,以最大程度瓜分南美销售市场,等到南美大豆上市的时候,难说会不会因前期采购过多而造成一定程度的大豆滞销。
在5月份南美大豆上市的时候,CBOT大豆价格多半时间是要出现季节性下跌的。
综上所述,大连大豆这波多头行情,是以收储为背景的技术性反弹行情,目前已经进入关键区域,继续上涨价格空间和时间空间已然有限。随着国内大豆收储接近尾声和南美大豆上市时间的临近,大连大豆将重新步入跌途,主力合约0909创下的前期低价2677元/吨有望被再次击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