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神农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
神农进农户 农户变神农
热搜:
  • 牛肉
  • 仔猪
  • 蓝莓
  • 水蜜桃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神农资讯 > 市场预测 > 

透视当前餐桌消费三大热点

2009-07-13

  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,从百姓生活的角度看,恐怕没有哪一类产品的价格起落比肉蛋奶、粮棉油更牵动人心了。

  猪肉价格下跌,牛奶消费疲软,粮食价格稳中趋升……上半年以来,与百姓餐桌消费直接相关的一些产品,在市场供应或销售价格上持续波动,有人欢喜有人忧。这些现象的背后,透出的是农副产品在生产销售和深层次调整上出现的一些新情况,值得注意。

  既不能让百姓吃不起肉,也不能出现“肉贱伤农”

  年初以来不少人发现,花同样的钱买猪肉,去年只能买一斤,现在差不多能买到两斤。“我买的猪后臀尖才6元钱一斤,真是太便宜了!”在北京宣武区的沃尔玛超市,一位姓孙的大妈十分开心。

  农业部市场司提供的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调查数据表明,今年2月以来猪肉供应增加但消费却在减少,价格持续下跌。值春节期间全国平均批发价为每公斤18.7元,到5月份已一路跌至13.55元,比1月份低了27.5%,比上年同期则低36.9%。

  这些变化,让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感到“幸福”。两年前猪肉价格不断上涨时,曾经牵动着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的心;如今,不断下跌的肉价再次引起人们的关切。猪肉卖出白菜价,买肉者高兴,但对产肉和卖肉者来说,却未必是好事。

  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对千家养殖企业的调查,养殖利润从今年2月份开始出现下滑,当时一头猪的利润在90元左右,3月份下滑至70元。到了4月,已经没有了养殖利润,养一头猪反而亏损10元钱,到5月份亏损达到50元左右。

  猪肉价格的上涨和下跌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,猪肉价格有波动是正常的。问题的关键是,如何把猪肉的价格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,既不能上涨过快让百姓吃不起肉,也要避免出现“肉贱伤农”现象发生。怎样走出这个怪圈,值得认真思考。

  资料显示,生猪生产利润率每隔三五年就会由高峰跌入低谷。造成猪肉价格波动的,有疫病、饲料等生产成本、养殖规模大小、季节消费等多种因素。近年来,国家有关部门致力于建立生猪生产的长效机制,既包括加强疫病防治、强化技术服务、加强质量安全监管,也包括建立健全战略储备库等措施,其效果如何?这次将是一个检验。

  “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虽然能控制农户过高的养猪热情,但由于养猪周期长,基本要一年,估计本轮肉价较低的周期将会维持到今年年底。”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、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玺说。

  6月份,政府出台了收储冷藏措施,肉价在中旬出现反弹。但是,猪肉生产的周期律决定,猪肉供大于求的局面预计将会持续一段时间。“如果不抓紧时间调整供应量,压缩一部分生产规模,明年这种供大于求的局面还将延续。” 张玉玺分析认为。

  奶品持续遭遇冷落 重拾信心任务艰巨

  在北京朝阳门外的华普超市,消费者华昕对记者说,现在,就算要买牛奶,也要选择那些受“三鹿”奶粉事件影响小的品牌,或者是国外的品牌。

  这位消费者的想法,极具代表性。

  去年发生的“三鹿”奶粉事件,使我国牛奶的消费受到沉重打击。事件发生后,停止或减少购买国产各类奶制品的消费者占四成到六成。在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校,豆浆已经代替了孩子们的早餐奶。

  据有关机构调查,事件发生后的5周时间内,国外品牌奶粉的销量急剧增加,市场占有率由70.6%增加到86.8%,国产品牌由29.4%下降到13.2%。更加严重的是,40多个国家和地区禁止进口我国的乳制品。

  如今,这一事件已过去将近一年,我国奶业的发展仍然处于最为严峻的时期,乳品消费尚未完全走出萎缩之势。“当然,除了‘三鹿’事件之外,国际金融危机等多因素的相互叠加,也是重要因素。”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指出。

  统计显示,4月份全国奶牛存栏同比下降5.58%,全国生鲜乳产量同比下降10.75%;此前一个月,全国19家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奶粉产、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8.8%和10.6%,液态乳产品销量只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0%。

  面对奶业的严峻形势,党中央、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努力稳定奶业生产。“当前,能否变危机为契机,真正汲取教训,切实履行质量安全第一的社会责任,重新树立消费者信心,成为对乳品企业的严峻考验。”

 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说。在最近召开的2009年会上,中国奶业协会响亮地提出了“树立消费信心,振兴民族奶业”口号,透露出他们“背水一战”的决心。

  在新的起点上寻求发展,首先必须正视问题的存在,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。

 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认为,当前我国奶业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新出现的问题日显突出:奶农与乳品企业的矛盾更加尖锐,农企纠纷增多;企业拖欠农民奶款更加严重;质量安全仍有隐患;生鲜乳收购站主体改造难度大。

  “三鹿”奶粉事件还表明,我国乳品质量安全意识还不强,存在着对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监管严重缺失、奶牛养殖方式落后、原料奶质量难以保证、行业自律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。

  牛奶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后,我国明显加快了奶业法规、标准出台的进程,奶牛规模化饲养积极推进,奶站管理明显加强,奶源质量、乳品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。

  “尽管当前我国奶业尚未走出危机,但应该看到这些积极的变化,而不能悲观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饮食习惯的改善,奶业的市场会逐步扩大。” 刘成果认为。

  从“三鹿”奶粉到“瘦肉精”猪肉,从“苏丹红”红心鸭蛋到孔雀石绿鱼,近年来,不断传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挑战人们可以忍受的极限。奶业面临的困境再次警醒食品行业,无论从千家万户的餐桌消费着想,还是从产业发展和民族振兴考虑,不管任何时候,只要忽视质量安全,任何食品都可能面临灭顶之灾。

  粮价走高让农民得到好处 对城镇影响不大

  粮价是百价之基。粮食价格的波动,更容易向其他产品传导,因而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。

  6月中旬,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宣布,今年我国夏粮总产量可超过2450亿斤,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六年增产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粮食价格则与众多农产品价格下滑形成鲜明对比,在保持稳定的同时略微增长。

  近年来,各类粮食的价格保持涨势。根据农业部市场司的物价网点调查,1到5月稻谷、小麦、玉米三种粮食集贸市场平均价格为每百斤90.42元,环比涨1.1%,连续4个月上涨。商务部6月中旬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监测表明,小包装大米零售价格平均每公斤为4.42元,比年初上涨1.8%,比去年同期上涨2.1%;小包装面粉零售价格平均每公斤4.14元,比去年同期上涨1%。

  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。确保粮食生产和供应始终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,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就是近年来出台的一项重要惠农政策。去年10月,国家发改委公布提高小麦收购价,提高比例约为13%。

  “今年小麦价格的上升,主要是因为国家提高了最低收购价。大米的情况也类似。”张玉玺认为。

  国家政策对提高种粮农民收入,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。今年,中央财政安排粮食直补、农资综合补贴、良种补贴、农机具购置补贴四项1230.8亿元,比上年增加200亿元,增加19.4%。一季度,农民现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。

  那么,成品粮价格的上升,对每天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粮食的城镇消费者来说,能否承受得起?

  “相对于蔬菜水果来说,现在的粮价已经非常便宜。”

  生活在北京的江先生告诉记者,在总体感觉上,除了小米等粗粮的价格有些上涨外,今年以来米面等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好像变化不大。

  “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看,粮食消费所占的比重不大,从实际情况看,粮食价格的提高,不会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产生太大的影响。”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分析说。

  但也应注意到,对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众,要采取提高低保水平等多项措施保证他们的基本所需,避免因粮价的走高而影响他们的生活。

欢迎登录
还没有账号,立即注册